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参茸知识>>正文
中国高丽人参的名实考
发布时间:2014-08-29 发布者:广东省参茸协会

人参是中华民族应用于防治疾病,保健养生的历史久远的名贵中药,其药用价值并早已为世界所公认。如其学名中的Panax名义是希腊文的“万能药”之意,是人类世代追求的珍宝灵药;而在其品种中出众的是“中国高丽人参”,顾名思义,其结论就是产于中国的高丽的人参,应是无可置疑的,但由于多种原因,对此有质疑之偏,以为仅仅是产于朝鲜半岛的朝鲜和韩国的才能称做“高丽人参”,为了分清是非,有必要对其命名进行正本清源的考证。

一、高丽之名的由来

中国高丽人参的“高丽”二字,是始于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名为“高句骊”,又名高骊、高丽、高句丽、句丽和勾丽,源出于东北的秽貊,是其族系继夫余族之后的第二个建立地方政权,其最初地域在夫余(今吉林省)东南的浑江、鸭绿江流域,以后逐渐强大。

历史上的高句丽之名既是中国的少数民族称,又作为中原的地方政权称谓。以历史为证,从考查中国古代的相关史地资料,便可作出正确的考证。

1、高句骊之名始初是民族的称谓。

高句丽人在建国前,已是汉王朝版图内的居民,史载西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汉武帝破卫氏朝鲜后,次年设立玄菟郡,以其地高丽人较集中的居地置高句丽县(县治在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老城附近),使属玄菟郡。此时期的高句骊族人,大致以氏族、部落为单位,分布在今辽宁省新宾县至吉林省集安一带,其后族或融入地方政权―高句骊国,或为朝鲜族或融入史上中国东北地区多民族之中。

2、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政权称谓。

史载朱蒙(公元前5819年)又名邹牟,谥号东明圣王,夫余人,于西汉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在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五女山山城),建立高句骊国,以高为姓,至此高句丽族上升为西汉王朝的臣民,国势日盛,疆土不断扩大,并多次迁都,占据今辽宁、吉林两省大部分地区和朝鲜半岛北部部分地区,东至延边自治区,南至清川江及北朝,西至辽西,北至扶余,活动中心区:为桓仁、集安、通化。疆土达数千里,属地仅山城就有99座之多。北魏始光四年(公元427年)迁都平壤,夺汉江流域,至此时期,仍为中国的藩属国,接受册封,北齐乾明元年(公元560年)被封为高丽王,至此,高句骊称为高丽,六世纪国力渐衰,至唐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唐朝相继收复辽东后为唐将攻占平壤而高丽亡。高丽王国发展成为中国辽东地区和朝鲜半岛上一个庞大的民族地方政权。高丽国历经750年,共传28王,是中国史上东北少数民族地方政权为时最长,辖地广阔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

唐平高丽后,在原高丽国的原领地分置九都督府,在平壤置安东都都护府以统治之,经历250年,即公元918年,因王建自建高丽国,旋服旋反,并分别向中原宋、辽、金等朝纳贡。

及至洪武年间,李成桂自立为王,贡清明太祖为其改国号为朝。清初为太宗征服之,封为朝鲜国王。

中日战争后改国号曰朝。

从上述高丽之名的由来,发源、繁演、沿革的大量人文、地理、历史等资料的考证,其高丽之名起源与发展的历史长达1026年(从公元前108年至公元918年),高丽民族由西汉时期产生的高句骊县管理之下的编户齐民,发展为隋唐时期的一个占据东北地区部、朝鲜半岛的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国历史 有着无法割舍的关系,这是一个永远无法否定的历史事实。

高丽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在中国的辽东及相邻地区,这正好是中国高丽人参的天然发源与主产地,陶弘景论证高丽参的产地,就是“辽东即是高丽”,史实证明高丽之名既是民族,地方政权,又是高丽参的起源与发展的地理标志,事实胜于雄辩。

二、中国高丽参的产地考证

1、人参的资源分布,由于其应用的年代久远,历代文献记录多样,我国秦汉时代的首都本草学经典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对人参产地仅以“出山谷”来概括产地。而在南朝齐梁时期的著名本草学大家陶弘景(生于公元452年-536年,即南北朝刘宋元嘉二十九年-南北朝大同二年)在齐永元元年(公元500年),成书的《本草经集注》卷三草本上品人参条,陶注“一名人街,一名鬼盖,一名神草,一名人微,一名土精,一名血参。如人形者有神,生上党山谷及辽东”。“上党郡在冀州(芮城)西南,今魏国所献即是,形长而黄,状如防风,多润实而甘。世用不入服乃重百济者,形细而坚白,气味薄于上党,次用高丽,高丽即是辽东……。”这点论证观点是“高丽即是辽东”的结论极其精辟地论证“中国高丽人参”的名言归属不是泊来品,完全是地道高质素人参这归宿。是符合当时实际的,是论证“中国高丽人参”之名的真理依据。

高丽人作人参赞曰:“三桠五叶,背阳向阴,欲来求我,椴树可寻”。

宋代大文豪苏轼在《小圃五咏·人参》诗中也是这样写道:“上党天下脊,辽东真井底。玄泉倾海腴,白露洒天醴。”诗中海腴是指人参,指出人参是产于上党及辽东,为历代人所共识之事。

综上所述,人参以产于上党和辽东者为道地中药,辽东即是高丽。这是我国历代中药本草及医家所认同而一致的。随着历史的进程,对辽东一词可作些探讨。

2、辽东地名考。

1)辽东所指:一是一地方的实名,仅用于单一的地方名,是一地一名的。据考:

A、“辽东”-公元前464年,战国时代燕国郡名,址在襄平(今之辽阳市);

B、辽东-公元107年,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部,辽东设在昌黎(今义县)。辖区为之辽西部大渡河一带。

C、公元265316年,西晋时代,辽东改称辽国。

D、公元407年,16国的后燕末期入高句丽。

E、公元409年,北燕时又设辽东郡,割境为辽宁西部。

2)“辽东”所指县有广阔而较大范围意义的地理称谓,涵括的地方有一定的范围,如指辽东,是从广义上讲,包括辽宁省,吉林省大部分地区,河北省东北部地区。

综上所述,至于辽东之属,是应以其地域而论,因为人文是随地理之变化而变化,从史上又可见人参的生长地是逐渐向北移动,而从历史到地理变化,人参之产地应是以长白山为中心,其地扩至辽宁与吉林两省及河北省之东北部,以落实中国高丽参的产地——辽东。

三、中国高丽人参的地道性是为世之公认。

地道药材的概念应是体现优质中药材的符号,是具有原产地的、正宗的、纯粹的、高质量的、够标准的定义,是评估与控制中药材质量标准的一项独特的传统的综合标准。

(一)综合地道中药材的特点应具备三性即:

A、优质性——是中药质量的基础标准。

甲、中国高丽人参就是以优质而立药,这是举世珍闻的基础,首先取其药效,古代鉴人参之法是用一人口含人参,另一人不含人参,同点赛跑,结果口含人参者气不喘而迅速悠然到达目的,而无口含人参者,不紧不能及时到点,反而气喘如牛上气不接下气。现代测试之法:一是质量鉴定法;二是成分测定法,例如:人参含有皂苷等有效的化学成份的含量测定。药理作用试验等来测其质量,我们可知,人参誉为神草,这是由其自身有效成份而起作用。

中国高丽人参的优质性,首先是其种源,人参种源有三类,一是大马牙种,是培植高丽人参的良种;二是二马牙种;三是长脖种。其中分为圆芦、大圆芦、线芦、草芦和竹节芦五种。其中以大马牙为最优质,是培植中国高丽人参之良种。

中国高丽人参,我国历史的评价举例说明之。

① 我国和世界首部药典《唐·新修本草》辑复本,唐·苏敬等撰,安徽科技出版社19819月版在人参条注:“人参,今潞州,辽州并出”。“人参出上党及辽东”,“辽东即是高丽”。

② 明,刘文泰云:“地道辽东高丽,上党者佳”。

③ 明,陈嘉漠云:“朝鲜所产之百济参,新罗参等,作种类上性状上比较,数参之中,而尤以黄润纤长有须之品为独胜,即推辽东参为第一也。”

④ 清,《植物名实图考》七卷清·吴其濬著(线装本)曰:“人参本经上品,昔时以辽东新罗所产皆不及上党,今以辽东吉林为贵,新罗次之。”描述长白山人参生境之情景“朝发祥长白山,周原朊朊,堇茶如饴,固天地之奥,区九州之上膄也,长林丰草中夜有光烛,厥性人参。”

以上皆论证“辽东即是高丽”,长白山脉是中国高丽人参之正地道产区。

乙、中国高丽人参与朝鲜半岛的高丽人参进行实物比较鉴别:

人参质量比较鉴别:

1)共同点主要有三:

① 种源:两方均是选用人参属的大马牙种,种源相同;

② 种植栽培与采收加工方法也相同;

③ 在红参的制法上也是使用“反复蒸参法”。

④ 人参的生长地域也是地球上近乎同一的经纬度。

2)两者的不同点主要有:

① 人工培植的地理环境,优于朝鲜半岛,这主要是中方地位在中国东北辽东地区境内,是中国东北的中国高丽参的正宗发源地,并一直沿用不变,特别是东北地区的长白山脉的主要山脉地段,为人参生长提供独特的道地的生态环境条件,比之朝鲜半岛仅有比例很少的余脉,中方条件午天独厚,无以伦比。

② 在农艺上中方坚持自然生殖而采用土地轮作制,坚持不使用化学剂而质量达标,然而朝方在半岛上由日统属时代就作一速生剂,可见其参体特别发胖,有的竟如萝白样,仅用三年时间就取得六年根的产品,因而质量欠佳。

③ 从人参成份的含量比较,据实践证明,两地产品在化学成化上基本相同,但在具体化学成份上就有差异。

例如《中药研究文献摘要》第五卷(1985-1987)刘嘉森主编的,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P221993.12一版。

关于国产红参与朝红参(进口)的质量研究比较,其质量应是同等的,但是依据秦国伟文,在其中一些有效成份中,如人参皂苷中的一些含量,中国产红参比朝红参的含量和含量对比研究,吴广宣等,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8511146.显示

以人参皂苷——Re为标准品,5%W/V)香草醛——冰醋酸——70%V/V)硫酸水溶液为显色剂,用比色法测定红参中总皂苷甙含量,以人参皂甙-Ro-Rb1-Rb2-Rc-Rd-Re-Rg1Rg2为标准,用薄层光密度法测定红参中各种皂苷含量。结果国产红参和高丽参红参中总皂苷含量和以上8种人参的加和无悬殊差异,但人参皂苷-Ro的含量和人参皂苷-Rb1-Rb2的比例前者均高于后者。(秦国伟)

(注:前者是中国红参,后者是高丽红参)

B、人参的地域性——是指中药材的生态环境自然条件。

地域性就是指人参生长的立地条件,历史记载的产地是上党与辽东,上党已在明代时已不能提供产品,那么辽东地区是指辽宁和吉林的大部份地区,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即十分精确地论证,辽东即高丽,此是中国高丽参的原产地,高丽境内正是以长白山地区为中心,遍及辽吉两省,产出高素质的人参——中国高丽参,这是无可置疑的。而高丽参十分讲究其立地条件的,因为其高质素的造就的物质条件有了它就能生产出优质的人参——中国高丽人参。

人参为山草之一,产生于我国东北山地的高丽参原产地,不能越出东经110度——130度,此纬35度至45度为宜,超出此范围,人参的品质就会渐次劣质化了。

人参产辽吉两省,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一带,而以长白山为主脉,独特的地理环境,具备寒温带湿润气候,特有的生态环境优势。要求保持的指数。

① 地形地势:

要求海拔在400-1000M之间的山岗地域,或各种类型的山地上半部,坡度为5度——44度之间,既能积水,又能排水的地势最有利于人参的生长。

② 气候

我国长白山适宜人参生长区气候属于温带山地针阔叶混交林气候型,气候特点,冬季长寒,夏季温暖,年平均气温为3℃左右,年平均日照2400小时左右,年降两量为700-900mm。平均相对湿度为70%左右。

③ 土壤为灰色森林土或山地灰化棕色森林土,富含有机质,排水透气好,呈微酸性(PH5.5-6.5)。

C、人参的历史性—是中药材的应用经过悠久历史的验证。

我国是人参应用史的发源地,据考古资料称:从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间,形成新石器时代,我国母系氏族时代,即传说中神农氏时代,是我国原始农业和医药形成的过程,人参在此期间已作为药物加以应用,从周代文字史可从甲骨文、金文的“参”字得以引证。在西汉元帝时代公元前48-公元前33年,《急就篇》(学童启蒙用书)中有“参”字。说明人参史上更高层次的学术价值。

由于当时本草知识日渐富集,并经专门人氏整理提高,在秦汉时期成书,产生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车草经》至此由原始社会的全部本草成就,都统辖在此书内,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着历史上形成人参药用的精髓。是对人参进行全面的科学总结,形成系统而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古代人参史上的最高学术水平。该书把人参列为上品,谓“人参,味甘微寒(注: 当时只用白人参或鲜人参,未经反复蒸制,故称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悖,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山谷。”对此药效的精论,经历代中医药学家的临床家实践证明,是精确的。现代学者采用先进技术和手段进行考察验证。都确认《神农本草经》中有关人参的防病治病保健养生作用的记载是精确的,而《神农本草经》在后世起着承前启后,做福人类的作用。

南朝齐梁时,历史上著名的本草学家陶弘景,在公元500年成书的《本草集註》全面继承了《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又向前发展,著作中对每种中药的产地、鉴别、加工、贮藏、配伍、禁忌、配方都有专项记述,对人参的性能主治,产地等都有精确的论正,如药性补注“微温”、“用治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等此书在药学上史影响深远。

《唐·新修本草》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由苏敬等人编写具有国家级水平的中国首部国家级药典,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实现了征天下郡县所出药物,并图书之,其科价值,历史和使用价值达到当时的空前水平,书中除了对《本草经集注》等历代对我国人参的主产区十分准确的记载,“人参出上党及辽东”,外还指出今潞州、平州、泽州等八州出,产地分布山西、河北等地,盖以其山连亘相接故皆有之也。

《本草纲目》明·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公元1518年——1593年)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传策、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与发挥,总结16世纪以前的成就,对中医药学有重大的贡献,其中人参的主产地和药效。都肯定了历史上的结论。又如对上党人参视为地道上品,李时珍作了细致的记述:“上党,今潞州也,民以人参为地主害,不复采取,今所用皆为辽参。”明代中晚期实用是以辽参为多,明代实际应用以辽参为多,实际上女真人在东北长白山区采集的人参,是明代药用人参的重要来源。

纵观历史应用人参的情况又归纳其特点:

1)人参随人类采集兴起而被发现和利用。

2)甲骨文和金文早已有记载人参。

3)人参药用精髓始载《神农本草经》。

4)汉代是我国重用人参的时代。

5)唐代是我国应用人参的高峰期。

6)宋代是我国应用人参的持续期。

7)明代是我国应用人参的困难时期。

8)清代是我国应用人参的衰退期。

9)新中国从80年代开始是我国应用人参振兴期。

人参是世界范围内,研究得深广,是中药中积累文献最多的中药品种,世人喻为中药珍品,百草之王,居能战胜各种疾病的众药之首,药食同工,是自古以来的延年益寿,滋补强身的“人间神草”,美丽多彩的人参文化,神奇的疗效,广泛的临床应用,视为世界级的名贵中药。集中国古今方中人参组方的方剂,不完全统计已达3521首,分布在十七类方剂中。

明·张介宾撰《景岳全书》中所收中药方2218方中有人参组方的达509方,占其总方23%

仲景的《伤寒论》中,有方剂112方,而应用人参者达21方,为此项的   %

《中国地道药材》主编胡世林,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89年一版,不完全统计中国人参的专题研究文献,至1980年,已达2728篇。

四、一些建议:

据现代科学家吴征镒1965年论证人参是一种古老而丰富的残遗植物,分布于地球东北亚的北纬33°~48°之间的地区(我国东北、华北、朝鲜半岛与前苏联远东地区。人参在古时是以野生资源为用,但早在《石勒列传》(约在公元274年~333年):“初勒家园中生人参葩茂甚盛”,西晋人可证,这是中国最早的培植史约有1600多年的历史。继后历史由于社会多种原因,产于上党的优质人参,被过度采挖及人参出产地的森林环境被破坏,到了明朝时代该地已无上党人参可供,为了传承的发展,在辽东地区加大种植面积,并精心培植,不断扩大生产发展成为人参的种植的地道药材,使源于辽东即高丽人参成为传统产品,并得发扬。东北大面积种植400年以上历史,其间生产快速增长,最高历史产量达到超百万公斤,销售亦旺盛,仅以1985年商业统计人参内销90余万公斤,出口32.9公斤,据有关资料说明,中国人参占全球总产量约近80%,自用并出口全球各地。

对于这个珍贵的地道药材,我们应加以珍惜与开发利用,发挥其中医药文化的潜力,造福世人,是有深厚的的政治与经济的效力。

1、建议给中国高丽人参正名,按国家2003年颁发的《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的第四条和第五条等的规定办理,申报并批准“中国高丽人参”的地理标志,并作为集体商标,以扶持我国人参业的健康发展,以创造无限的保健与经济效益;

2、加大树立中国高丽人参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宣传,扩大影响,使中国高丽人参文化深入人心。

众所周知,高丽人参,从古到今不仅是“韩国的高丽参”而应是按规定应包括中国东北部广义的辽东地区,即以长白山为中心的辽宁、吉林两省和汉北部分地区及朝鲜半岛的韩国和朝鲜的地区,这才是公正的。

我们应记取:

① 朝鲜半岛的人参苗也是从辽宁省的新宾、桓仁、宽甸等处,渡鸭绿江把种苗买田去培植的。

② 韩国早就与中国进行人参互市,因为韩方人参产量低微,长期不能满足其贸易之需,而向中国边境等处采购原药回去加工后反销给中国,名义上是韩国的高丽人参,实则就是中国高丽人参,其真相应告之于民,因为其两者产品价格极之悬殊,韩国参的价格约为中国参的10-15倍,以免引至不合理的高消费。

③ 应以平等待我之民族

据悉:一是中国产的人参用作韩国的高丽参原料约占50%来自中国,在朝鲜加工后到中国来就演变马“韩国高丽人参”,这是应以杜绝,把好高丽参的进口类。二是韩国之企业设在中国东北境内,据悉2011年4月28日,由韩国KTG(韩国烟草人参公社)集团投资的韩国独资企业“吉林韩正人参有限公司”在吉林市成立,该公司在中国收购加工从我国购进的人参方式,同在我国境内生产加工销售,用的是“韩正牌高丽参”,而当地土生的中国企业以同样的人参来料和加工,销售的就不能用“高丽参”之名,又如对我国辽宁省批准生产的“建州高丽参就不能在自已国内生产销售”。其次,随着东北人参行业的复苏,我国有关中药饮片企业和相关人士潜心研发中国高丽参产品,现今已成一系列品牌如东风灵、百年同康、北京同仁堂、新开河、正韩等一批企业,经潜心研发,精心选材合法生产、经营,取得重大成果,但亦不免引起质疑,这是于理不公的,应该以平等之态待我之民族。

以上是个人看法,不足之处敬请斧正。

 

 

麦镇球

二〇一三年四月二十日

 

 

 

 

 

 

附参考文献

01.《中国人参》王铁生主编,辽宁科技出版社,2001年12月一版。

02.《中国民族史纲要》罗贤右著,中国科学出版社,2009年3月一上版。

03.《后汉书》卷85《高句骊传》。

04.《大辞海》(民族卷)大辞典编委会,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12月一版。

05.《中国民族史大辞典》(高句骊)。

06.《高句骊研究史》耿铁华、李乐营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年一版。

07.《大辞海》(中国地理卷)大辞海编委会,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1月一版。

08.《中国民族史》上册,主编王锺翰。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一版。

09.《中国历史年代简表》文物出版社2001年10月二版。

010.《隋唐皇朝东征高丽研究》乔凤岐著,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年12月一版。

011.《中国新本草图志》赵橘黄著,福建科技出版社,2006年6月一版。

012.《神农本草经清》清.黄爽辑,古籍出版权社,1982年5月一版。

013.《本草经集注》(辑校本)梁。陶弘景编,尚志钧.尚无胜辑校。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年2月一版。

014.《本草图经》,宋.苏颂编撰,尚志钧辑校,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1994年5月一片。

015.《中国民族史概要》王钟翰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一版。

016.《高句骊遗遗迹》魏存成著。文物出版社,2002年6月一版。

017.《民族词典》,民族辞典编委会,主编陈永玲,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8月一版。

018《中国少数民族史》国家民族委员会,问题五种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编写组。

019.《唐.新修本草》(辑复本)唐.苏敬等人撰,尚志钧辑校。安徽科技出版社,1981年3月一版。

020.《本草纲目》,明.李时珍撰,商务印馆香港分馆,1978年10月重印。

021.《中国人参方集》主编宋承吉,中国科技出版社,2006年12月一版。

022.《高句骊古城研究》王绵厚著,文物出版社,2002年12月一版。

023.《本草品彙精要》明.刘文泰等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11月一版。

024.《景岳全书》明.张景岳撰,书中有人参组方的达2218方。

025.《中国历史地名词典》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中国历史地名词典)编委会,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年一版。

026.《东北古代民族研究论纲》顾奎相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7年一版。

027.《本草名考》,赵存义、赵春塘著,古籍出版社,2000年一版。

028.《本草蒙荃》明.陈嘉谟著,156年撰。

029.《植物名实图考》七卷,固始吴其濬线装刊物。

030.《中国常用中药材》,中国药材公司编著,科学出版,1995年3月一版。

031.《中国地道药材》,胡世林主编,黑龙江科技出版,1989年7月。

032.《中药研究文献摘要》5卷(1985~1987)刘嘉森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年12月。

 

联系我们:(020)32206039、32206251
版权所有: 广东省参茸协会
备案号: 粤ICP备14046626号

粤公网安备 44011202000304号

主办单位: 广东省参茸协会 网站制作:广州宏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